廣州廢舊銷毀公司:硬幣在不同時期塑造了經典和豐富的兒童形象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近代以來,隨著社會進步,兒童的地位和待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硬幣也在不同時期塑造了經典和豐富的兒童形象。
王權下的兒童形象
硬幣有多序列型,其中,作為法定貨幣的硬幣不僅具備一般等價物看成交易憑證的職能,還起到了一定的宣傳功用。在古希臘時代,諸城邦為彰顯自身的財富和實力,不惜花費重金聘請手藝高超的造幣師制作海量精美的高浮雕金銀幣。早期的高浮雕人像多為神祇,后來隨著亞歷山大三世及其繼業者的崛起,一步步更換為神祇的代言人——人間的君主,由此奠定了西方硬幣的基本樣式。一些統治者在繼位之時尚屬于兒童,雖說無法親政,但政府依舊要遵循舊制,為之鑄造貨幣,其形象也與年齡基本相符。
赫赫有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便是在兒童時期繼位的。164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意外去世,給不滿5歲的長子路易十四留下了一個國力深厚但卻危機四伏的國家。當時,歐洲尚在進行三十年戰爭。法國貴族謀權奪利,政治形勢錯綜復雜。路易十四年幼而不諳世事,便由母親安妮王后攝政,樞密院首席大臣儒勒·馬薩林輔政。這一年,印有路易十四形象的法定貨幣也開始發行。圖中這枚1埃居銀幣的正面就顯出了新君的形象,只見其頭戴象征王權的月桂枝冠,一身裝束猶如古羅馬的皇帝。人像浮雕所展示的古樸樣子在那個年代十分平素,人物形象則吐露出與國君真實年齡不相匹配的肅穆感。正面邊緣幣文是拉丁文縮寫的國王頭銜:“路易十四,蒙上帝恩典,法蘭克人與納瓦拉的國王”。受當時造幣工藝限制,當時法國造幣廠還未在流通硬幣上采用封閉式模圈,所以邊緣看上去不甚整齊,但圖例所顯出的早已是同款硬幣中較高的品質。
1643年路易十四1埃居銀幣
有趣的是,路易十四也是一位古錢幣和章牌收藏家。法國畫家弗朗索瓦·勒邁爾曾以路易十四鑒賞章牌為主題,繪制了一幅油畫作品《讓·瓦蘭領導少年路易十四鑒賞章牌》。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的鑄幣系統已實行機械化加工,雖然用螺旋壓印機鑄造硬幣,從此陸續淘汰了外形難以依然高度一致的捶制幣。
19世紀末,隨著造幣行業的飛速發展,歐洲國家的機制硬幣在造幣質量和藝術展現方面達到了巔峰。硬幣上的君主形象由古典樣子向寫實姿勢逐步過渡。
1892年阿方索十三世5比塞塔銀幣
1885年11月25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去世,他的遺腹子阿方索十三世于次年5月17日出生,一出生便成為新任君主。阿方索十三世在1902年成年前,由王太后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旣悂啚槠浒l行了3款不同頭像的5比塞塔銀幣,分手是嬰兒版(1888-1892)、幼兒版(1892-1894)、少兒版(1895-1899)。圖中銀幣顯露了阿方索十三世的幼兒形象,其稚嫩的臉龐看上去與同齡人別無二致,顯示出幼兒的天真爛漫。
1892年威廉明娜頭像1荷蘭盾銀幣
銷售硬幣上的兒童不但有男孩,還有女孩。1890年11月23日,年僅10歲的威廉明娜繼承了荷蘭王位。在威廉明娜女王漫長的統治生涯中,荷蘭共發行了多款印有其頭像的金銀幣。圖中這枚銀幣是首枚正式發行的威廉明娜少女版頭像1荷蘭盾銀幣。畫面中,威廉明娜秀發垂髫,面容清秀,除去脖頸上佩戴一串珍珠項鏈,別無修飾,猶如鄰家少女。其優雅風采,可與阿方索十三世幼兒版銀幣相提并論。
值得留心的是,威廉明娜少女版頭像1荷蘭盾銀幣僅在1892年、1896年、1897年加工。據著名錢幣學家舒爾曼編寫的權威硬幣目錄《荷蘭硬幣手冊》記載,這三年共生產710萬枚1荷蘭盾銀幣。這款銀幣在民間沉淀充分,有不少品相不佳。在大陸,也大多數收藏者喜歡這款銀幣,但其中品相上佳的樣本格外罕見。
社會化的兒童形象
20世紀以來,兒童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壯及教育條件逐漸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1925年,54個國家出席了在日內瓦舉辦的兒童幸福國際會議,會議討論通過了諸如呼吁天下關愛兒童、保障兒童福利和權益、避免使用童工、積極救濟兒童等內容。1942年,德國納粹軍隊制造了“利迪策慘案”,導致幾十名無辜兒童罹難。1949年,莫斯科舉辦國際民主婦女合伙會,為悼念利迪策慘案,確立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20世紀60年代,紀念幣逐漸成為大眾認可的一種收藏門類。以關愛少年兒童為主題或以少年兒童形象為圖案主要元素的紀念幣日漸豐富。
1979年“國際兒童年”紀念金幣
1976年,協同國第31屆大會決定,為紀念配合國《兒童權利宣言》(1959)經過20周年,將1979年定為國際兒童年。為反應“1979年配合國國際兒童年紀念幣發行項目”,全球數十個國家發行了大宗的國際兒童年主題紀念幣。這一年也是中國發行貴金屬紀念幣的元年。當年只有兩個品種:“中華人民共和國創立30周年”紀念金幣、“國際兒童年”金銀紀念幣。后者包含普通金幣、加厚金幣、普通銀幣、加厚銀幣、噴砂銀幣5種版別。加厚幣是指在肖似直徑的加厚坯餅(通常是普通硬幣厚度的兩倍以上)上壓印相仿圖案的硬幣,往往只面向高級收藏家發行。國際兒童年加厚金幣則是國際兒童年金銀紀念幣中最稀罕的版本,收藏界認為其數量不足50枚。
國際兒童年金銀紀念幣構圖簡潔大方,背面圖案的造型兼具樸實和趣味,兩位兒童佩戴紅領巾,共同澆灌向日葵,寓意培育祈望。而其造型又體現了新中國兒童自立自強的精神面貌,表達了祖國花朵在黨的陽光下茁壯成長之含義。大陸收藏者對這款紀念幣異常喜愛,為其取了一個昵稱“澆花”,目下它已成為中國現當代貴金屬紀念幣中的名譽品種,其價格變化往往是金銀幣市場要緊的風向標。
1989年,新加坡為紀念國際救助兒童會誕生70周年,發行了一組金銀紀念幣。圖中顯現的是銀幣。背面圖案以海中島礁為背景,描繪了兩位兒童靠岸行動的畫面。只見男孩用一只槳插在沙灘上,以固定隨著海浪起伏搖擺的劃艇,島礁邊上的小女孩俯身而立,似乎正準備踏上小艇。他們的笑容陽光燦爛,傳達了勇敢堅強的信念。融入主題,島礁、救生衣、小艇都有救助兒童的象征意義。國際救助兒童會誕生于1919年,旨在推動全社會在對待兒童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步,為兒童的生活帶來及時和持久的改變。
1997年,新加坡發行了一組“共同國全國兒童基金會”金銀紀念幣。圖中展現的是銀幣。背面圖案涌現了男孩和女孩共用家用電腦的情景。家用電腦在20世紀70年代添加集市,80年代往后日趨普及。在90年代,一位兒童或然熟練操作電腦,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也是兒童物質生活條件得到充分保障的標志。共同國兒童基金會創立于1946年,旨在保護兒童權利,援手滿足兒童的基本需求,并加上其充分發揮潛力的機會。
尊重兒童,具體閃現為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并充分尊重其知識產權,創造可助其成長的物質條件。以兒童的視角來考核全國,也是當代貴金屬紀念幣的一個有趣的主題。
2007年6月,歐亞經濟合伙體成員國中央銀行行長理事會批準了“歐亞經濟合伙體國際貨幣安排”。該計劃規定,在2008年至 2023年期間,由各成員國央行同時發行9種單一主題的紀念銀幣,其中包括2023年發行的“我們孩子的地球”。
2023年吉爾吉斯斯坦“我們孩子的世界”紀念銀幣
2023年,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銀行為效應上述項目,在天下范圍內征集畫稿,一位小學女生的畫稿從300多幅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勝作品以近似涂鴉的狀貌描繪了兒童眼中豐富多彩的天下:在陽光的照耀下,小女孩手捧一株鮮艷的紅花,經過一片花繁葉茂的草地。難得的是,該作品未加修飾,直白作為紀念銀幣的正面圖案使用。背面圖案則為吉爾吉斯斯坦國徽和歐亞經濟共同體標志,6朵花穿插于兩者間,饒富趣味。
2023年俄羅斯“我們孩子的天下”紀念銀幣
2023年,俄羅斯銀行也發行了一枚“我們孩子的全國”紀念銀幣。背面圖案顯示了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兒童在地面上涂鴉的有趣場景。孩子們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精彩紛呈。
上述硬幣,只是兒童題材硬幣的“冰山一角”。